沂蒙之窗:(记者 石明兴 王晓洁 李明翰) 7月1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以来,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山区在原有多样化宣讲基础上,借鉴互动式、沉浸式宣讲经验,让《条例》精神与沂蒙精神在鲜活场景中直抵人心,浸润群众心灵。
近日,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一群红领巾志愿讲解员用稚嫩却真挚的声音,向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他们胸前的红领巾与馆内的红色展品交相辉映,在童言童语的互动问答中,将《条例》对传承沂蒙精神的意义融入讲解,让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倍感亲切。为让宣讲更具代入感,兰山区在“宣讲+文旅”打造的沉浸式路线中,新增“情景再现体验区”。
在八路军鲁中军区下艾崮野战医院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参观者可穿上当年的粗布衣、拿起模拟的支前工具,体验“抬担架救伤员”“碾米送粮”“缝制军衣”等场景,亲身感受“百万人民毁家纾难、拥军支前”的军民鱼水情。“刚才缝完这件‘军衣’,手心都出汗了,可想当年沂蒙乡亲们连夜赶制军需的辛苦!”参与体验的市民李媛感慨道,这样的互动让她对《条例》中“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刻体会。
在“宣讲+文艺”活动中,兰山区也融入了更多互动元素。快板《沂蒙精神代代传》演出时,演员会走下舞台,邀请观众一起念诵经典段落;小戏小剧《幸福村的新希望》则在结尾设置“精神接力”环节,让现场观众分享身边践行沂蒙精神的小故事。“没想到看演出还能上台分享,这种形式太新颖了!”参与互动的一名学生说,他现在对“赓续红色血脉”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让《条例》宣讲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共鸣’,让沂蒙精神不仅能被听到,更能被感受到、践行到。”兰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体验场景,让红色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更强生命力。
编辑:叶彦君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