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为破解村级后继乏人、后备质量不高难题,临沂市创新实施农村“三青”计划,健全“选育管用”培育储备机制,为乡村振兴积聚青春动能。
“起底式”摸排。严把人选入口关,依托公安户籍系统,全面托清18-35周岁青年底子,分类建立6类人员台账,通过部门推荐、回引招募、公开考选等方式,多渠道摸排“三青”人员1.3万名,回引青年人才1098名,发展青年党员2273名,培养青年干部1318名,平均年龄31.4岁。
“递进式”培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行分岗梯次锻炼,设立村级基础岗、镇级锻炼岗、县级提升岗6100余个,根据成熟度逐级轮岗历练;建立青年榜样培训师资库,县区按每名青年党员不低于200元/年列支教育培训经费,每年全覆盖培训1次,帮助提升素质能力。
“常态化”备用。坚持人尽其才、备用结合,择优安排“三青”人员担任村级“五大员”、网格员、胡同长,对懂经营、会管理的,鼓励牵头创建家庭农场、创办个体商贸、兴办加工企业337家,对可塑性较强、成熟度较高的,纳入县级培养管理范围,从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266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降低3.2岁、大专以上学历提升21.6个百分点,头雁队伍实现整体优化提升。
编辑:庄佳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