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暮色降临,一盏盏路灯沿着街巷次第点亮,勾勒出沂河新区凤凰岭街道张家黑墩村的轮廓。47 岁的村民尤大姐像往常一样来到文化广场,与舞蹈队的姐妹们踩着欢快的节拍起舞。“这几年,村里脏乱的旱厕改造了,房前屋后的‘五大堆’清理了。自来水免费打,健身器材好几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聊起村里的变化,尤大姐话语里满是自豪。
从“五大堆”清零到长效保洁
村庄颜值不断刷新
漫步村中,一幅如诗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直通家家户户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美观大方,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不少人家门口停放着私家车,勾勒出富足的生活图景;沿着村里的主干道望去,鳞次栉比的商业街招牌一字排开,熙攘的烟火气中,恍然置身繁华城市。
这份舒适背后,是张家黑墩村多年来在人居环境整治上的不懈努力。自2014年12 月起,村里自筹资金开启“蝶变计划”,10公里硬化水泥路、4000余米加盖水泥盖板的水渠相继落成,有效解决了道路泥泞、排水不畅的难题。
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村里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组成的专业环卫服务队,配备一辆垃圾转运车,每天6-7人穿梭于街巷,及时清理垃圾。这样的高标准配置,在十里八乡也是不多见的。
“现在村民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张黑墩村党支部委员张全泉感慨道。这一转变,得益于村里创新的管理模式。
张家黑墩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党员担任街巷长,带领村民代表和公益岗人员常态化巡查,以身作则,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每周开展的卫生评比活动,更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主动打扫庭院、清理杂物,“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村居治理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村里5000余平方米破损路面得到修复,村内水渠清淤疏浚,“五大堆”清零,村庄颜值不断刷新。村里农房规划整齐,不但外观看起来漂亮,屋里屋外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村民刘大妈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环境好了,人的心情都跟着好,自己住着也舒服。”
环境红利激活发展动能
村集体年收入达400万元
“村子变好了,住在这里都舒心。这几年村里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街坊邻里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临沂先行锯业总经理孙钦勇,这位土生土长的张黑墩村人,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村庄的美丽蜕变。
环境改善带来的不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是发展机遇的涌现。作为“五金之乡”凤凰岭街道的一员,张黑墩村五金产业底蕴深厚。如今,村里将传统小作坊升级成了大产业,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也让不少乡亲选择留在家门口就业。据孙钦勇介绍,他的企业一半员工都是本村人。村子发展得好,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除了五金产业的升级,张黑墩村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增收路径。如今,通过沿街商铺租赁、市场摊位出租、光伏收益、土地承包费等多种渠道,张黑墩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00万元。这场始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变革,实现了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每年拿300万元为村民谋福利
张黑墩村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了看得见的美好生活环境,还以补贴、福利等形式,从医疗、教育、养老、分红等各方面,实实在在惠及村民——
每逢端午、中秋、春节,为本村户籍人口发放米、面、油、肉票等物品;为55岁以上人员及困难残疾人免费参保银龄安康保险,52 - 54岁人员参保安康保险,为每户家庭参保家庭保险,并对所有缴费参保新农合的村民每人给予100元补贴;自2024年春节起,为60岁以上人员发放500元过节费;2024年9月,开办老年幸福孝善食堂,为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配偶提供免费午餐;春节期间,对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抚恤人员进行慰问。目前,村里每年的福利支出达300万元,人均年福利支出约700元,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物质的丰裕之外,精神的滋养同样蓬勃生长。志愿者们定期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和家庭等特殊群体,为他们送去希望与关怀;村文化广场、居民小区里,设有类型多样的健身器材,成为村民强身健体、邻里交流的欢乐场;每月一次的公益电影放映,让光影在夜幕中流转;每逢春节,社区秧歌队都组织扭秧歌,不仅扭出了乡村的精气神,更在各大比赛中屡获佳绩,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张黑墩村,正以“环境美”带动“生活美”,用“产业兴”促进“民心暖”。在这里,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的改变、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温度。
未来,这个充满活力的村庄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让发展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奏响乡村振兴的最美和声。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璐 张纪珍 通讯员 徐静 马千千
编辑:王怀正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