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之窗网沂水讯:面对持续旱情,沂水县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地块”的三级帮包机制,成立由县领导带队的指导服务组和抗旱保产帮包组,下沉18个乡镇一线督导。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发动,加密会商研判,科学调配水源,全力组织动员干部群众抗旱浇灌。累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5.3万人投身抗旱救灾,新打深水井500余眼,投入机电井、泵站1000余处,抗旱设备1.2万台(套),完成抗旱浇水20.8万亩。
县农业农村局
专项拨付300万元抗旱资金,重点支持打井、水库清淤等水源工程建设。组织水利施工队在河道、水库周边开挖应急水井,所有抗旱水源“应放尽放”。76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已落实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2万亩。成立农业保险理赔工作组,组建联合查勘小组简化流程、加快赔付,确保农户损失及时弥补。因地制宜推进作物调整,对受影响地块指导农户开展青贮玉米收获、鲜穗销售,或改种荞麦、大白菜等生长期短的作物,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县水利局
加强水源调配。根据旱情趋势统一协调库坝开闸放水,协调跋山水库、沙沟水库、寨子山水库和5个橡胶坝等水利工程开闸放水4100万立方米,用于抗旱和生态补水,最高日调水量达130万立方米。并组织力量对多处水利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努力扩大浇灌面积。
沂城街道
沂城街道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与群众共同抗旱,拿出20万元对各村进行抗旱补贴,各村130余眼自备水井免费为群众供水;在顺天河等河道、水库、塘坝处深挖找水;协调跋山水库东干渠开闸放水,多措并举筑牢农田抗旱防线。同时,指导绝产地块换茬种植荞麦、萝卜等作物,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目前,沂城街道已组织1万余人次参与抗旱,每日投入挖掘机、手扶三轮车、抽水泵等抗旱机械3000余台套,新打深井68眼,累计灌溉耕地3万余亩。
龙家圈街道
龙家圈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全体中层干部下沉至54个村级网格开展抗旱工作。根据旱情等级实施分类精准施策:对中度和重度受旱区域,统筹调度村内水库、机井等水源,协调跋山水库和沂河水源,紧急调配水泵、铺设输水管道、实施应急补水;对已绝产地块,联合保险公司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协助推进农业保险理赔,同时组织农技专家指导改种群众及时改种补种,降低损失。同时,全面排查整治闲置水利设施,修复灌溉渠道,启用自备井水泵,通过水库放水二级转换、调集拉水车等方式解决山岭薄地灌溉难题,并通过推广错垄浇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许家湖镇
许家湖镇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全方位推进抗旱保秋各项工作。共投入专项资金21万元,新建蓄水池、挖掘抗旱水井等水利设施共计89处,做好塘坝深挖蓄水、河道引水、协调水库放水等,开辟和保障灌溉水源,全力缓解农田“渴”水之急。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重点帮扶困难群体,保障灌溉工作有效有序推进。
黄山铺镇
黄山铺镇积极协调21座水库塘坝优先抗旱保苗,深钻应急水井15眼,组织党员干部群众7000余人次投入抗旱灌溉,累计灌溉耕地2.2万亩。同时,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指导绝产地块改种短季作物,同步启动农业保险快速理赔,全力应对旱情蔓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崔家峪镇
崔家峪镇迅速行动,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粮食安全。160名机关干部全员下沉包联村庄,全面、精准摸排旱情底数。全面开启25个泵站、机井等提水灌溉设备,全面疏通输水渠道,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水。同时,对辖区内的重点塘坝、小型水库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清淤疏浚,目前已清理淤泥杂物1000余方,有效恢复了库容。
富官庄镇
富官庄镇因地制宜通过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多种形式,广辟水源,做到应灌尽灌、应浇尽浇。全镇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启用11处、1.6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造墒保苗;购买水泵12个、灌溉管带6500米,新建蓄水池1处,聘请4支打井队抗旱打井14处,同时,出动洒水车、消防车8台,有效解决了3200户、85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编辑:王怀正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