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之窗:(记者 朱鹏 汤婷 )夏末秋初,蒙阴群山披翠,蜜桃压枝。百泉峪的民宿小院中游客悠然品桃观泉,兔兔科技的智慧化兔舍里伊拉肉兔圆滚肥壮,康艾堂工坊艾香氤氲,蒙甜蜂业车间蜂蜜酒汩汩灌装,晏婴故里合作社的蜜桃苹果乘电商东风飞向全国餐桌……一幅幅生动的产业图景背后,是蒙阴县以人才之笔精心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8月8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在蒙阴县联合召开全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记者见面会,组织省、市媒体记者走进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蒙阴县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东康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山东省蒙甜蜂业有限公司等“四雁孵化”教学点,见证这座“崮秀天下、世外桃源”通过集中孵化培育四雁人才,撬动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创新探索。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领域,市级优秀头雁人才、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他关停12座矿山,依托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全省率先发布村级GEP核算成果,获得4300万元授信,升级产业发展,去年村集体收入达56.1万元,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之路。昔日靠山吃山的采矿村,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
在兔产业领域,市级优秀雁阵人才、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锋创新“联合社+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联农带农机制,带领6个乡镇、37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1110名社员通过养殖伊拉肉兔实现增收,成功探索了小农户与大产业有效衔接的富民路径。
在中药材领域,市级优秀鸿雁人才、山东康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军深耕艾草产业,传承非遗炮制技艺,建设3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拓展种植加工、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带动周边万余农户增收。
在农村电商领域,同样是市级优秀鸿雁人才,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庆花,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培育下从留守妇女成长为电商带头人,不仅将蒙阴蜜桃、苹果卖向全国,还带动300多户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更成功孵化10名“电商娘子军”,为乡村注入数字新活力。
在蜂产业领域,市级优秀归雁人才、山东省蒙甜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大伟则依托“蒙山蜂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做强精深加工,创新推出蜂蜜酒、蜂王浆冻干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年销蜂产品达1500吨,让家乡的“甜蜜事业”香飘更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蒙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郭万介绍,该县精心搭建“1+16+N+60”立体孵化体系,建成县级培育基地1处、现场教学点16个、红色教育点1个,整合临沂市“双60”师资库资源,深化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按需定制培育方案。今年已围绕“果、兔、蜂、菌、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培训“四雁”人才500余名。
人才活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蒙阴创新融资需求摸排对接机制,全面落实“增信降息延期”政策,大力推广“四雁振兴类”贷款产品。仅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发放相关贷款2.22万笔、30.48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为人才创业和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人才引擎的驱动下,蒙阴的“土特产”正在加速裂变为全产业链。兔兔科技建成全国首个兔全产业链基地;蒙甜蜂业打造“养殖+加工+文旅”融合模式,其“蜜蜂小镇”吸引游客1.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从绿水青山的生态蝶变,到庭院经济的遍地开花;从传统农产品的电商突围,到三产融合的产业链延伸——蒙阴以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汇聚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澎湃合力。
面向未来,蒙阴县将持续发力:深化院地合作与县乡联动,创新“基地课堂+现场实践”教学模式,确保全年1200名四雁人才培育目标达成;推进政策落实与创业孵化深度融合,探索桃产业“共富农园”、兔产业“四联共富”等特色模式;优化金融服务,力争全年“四雁振兴类”贷款突破45亿元,为人才创业与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编辑:叶彦君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