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家岭村党支部采取“合作社+农场+公司”的产业模式引种素有“蔬菜之王”美誉的羽衣甘蓝,每座大棚可采8茬,被广东、上海及河北等供应商采购,在超市卖到每公斤近20元,常年用工100人以上,人均每天可收入170元左右。
高岭村的律记食品专业制作纯手工食品,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年销售额12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6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电商产品供应商葛世飞回乡创业,分拣包装清洁软胶、除湿袋、除臭盒等,常年用工40人以上,人均每天可收入180元左右。
渰子村的博诚农业合作社跨村整合资金建设草莓大棚,每年不但可为本村集体及周边联建村增收,还带动30余人月增收2600元以上。
后左山村广源食品的“共富车间”生产非遗小笼包等食品,本着“共创、共担、共赢、共富”的发展理念,有效解决了50余位宝妈及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人均每天可收入100元左右,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
政当以民富为先。近年来,莒南县岭泉镇尝试实施“一社一企一基地”的抱团共富新模式,通过订单保价、保底分红、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摸索出一条强村、富民、兴企的“三赢”路子。
合作社是主力军。比如该镇的博诚农业合作社通过全程托管模式,种植水稻及小麦,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5万元,社员亩均收入1000元以上。去年瞄准羽衣甘蓝、草莓等高效农业,跨村整合6村的300万元资金建设27座草莓大棚,年产草莓近7万公斤,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1万元,带动周边联建村同步增收各3万元,从而打造起一个又一个的精细化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企业是助推器。该镇对接商贸公司,对合作社产出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宣传与销售。在线下直营的基础上,发展线上电商直播销售模式,建设农产品云仓,优化合并运营环节,将农产品统一打包送至企业,企业帮助提供物流、仓储、检验和交货等“一条龙”服务,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旅基地是新引擎。该镇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把农业资源变为旅游资源,链接龙马湖劳动实践研学项目,仅研学线路就可提供就业岗位170余个;与农发集团等合作开发线下采摘项目,扩大本地特色产业和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拓产业为民生。“一社一企一基地”的抱团共富新模式,形成“家门口就业圈”,放大了家门口的共富效应,形成家门口的就业圈,走出了一条“链式共赢、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编辑:庄佳
审核:王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