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走进沂水县诸葛镇东河西村美德信用超市,货架上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商品价签旁边上都标注了兑换所需积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在讨论自己想兑换什么物品,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家出一份力,我挺开心的。而且自从有了积分兑换超市,我们家的洗衣液再也不用花钱买了,大家都干劲十足。”东河西村村民田宝花在信用积分超市里一边登记一边高兴地说。
“美德信用积分不仅能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能在美德信用理发店、美德信用水站、美德信用馒头房、幸福食堂等场所通用,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东河西村支部书记魏增中介绍。
近年来,沂水县着眼乡村治理新形势新特点,通过整合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和资源,创新美德信用建设体系,推行积分制管理,通过美德信用“小积分”激活了乡村治理内生“大动力”,让“村里事”变成“家家事”,村民由“看客”变为“主角”,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新风已润及沂水全域。
构建体系,夯实美德信用评价。完善的工作体系是美德信用建设的基础支撑,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沂水县明确农村居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居三类群体为评价对象,分别制定正负面清单,设置157个评价指标,并以积分划分6个美德信用评价等级。为推进评价常态化,沂水县科学设置了标准化、全闭环的评价流程,明确了村级信息采集员这一信息采集主体和县镇村三级及县直部门的具体职责,依托美德信用平台自动生成积分和等级,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可信度。为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沂水县推出了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政治激励等激励措施,其中,在物质奖励上,选定美德信用超市、水站、食品店、加油站、理发店和药店等,居民可凭积分卡兑换商品、享受消费优惠。在荣誉激励上,优先纳入“美德信用+文明实践”评选,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对象,为A级及以上居民、企业张贴光荣榜、送喜报、颁授“美德信用户”门牌。在金融激励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美德信用金融转化机制建设的意见》,建立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再贷款支持三项制度,建设“信沂贷”平台,吸纳13家银行机构参与,嵌套37款金融信贷产品,银行对美德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主体给予更高贷款额度和更低贷款利率,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美德信用贷款20多亿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智慧赋能,科学实施积分管理。沂水县敏锐地捕捉到数字化、智慧化这一趋势,以建设智慧化平台为美德信用赋能,搭建PC端系统,并配套开发了专门的APP,村民们只需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就能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积分情况。在APP上,每一次积分的获取来源和扣除原因一目了然。同时,数字化管理还大大提高了积分统计和审核的效率,不仅节省了人力,减轻了信息采集员的负担,还确保了积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数字化平台还能对积分数据进行分析,为县、镇、村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此外,数字化赋能还体现在积分兑换的便捷性上。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时,只需在手机APP上出示专属积分二维码,工作人员扫码即可完成兑换,无需繁琐的登记手续,整个过程快速又便捷。
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文明家园。美德信用积分制的推行,让沂水县乡村治理呈现出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新活力。例如,在沂水县,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与美德信用积分挂钩。无论是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调解邻里纠纷,村民们都积极踊跃。黄山铺镇小庄子村鞠明坤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经常帮助邻里解决矛盾纠纷。每次成功调解一起纠纷,他就能获得积分奖励。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调解队伍中来,村里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积分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村里组织“村晚”、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等活动,村民们积极报名参加。黄山铺镇大匡庄村居民田祥莲热爱文艺表演,经常参与村里的文艺演出,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力量。她的积极参与不仅让自己收获了积分,还带动了更多村民热爱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明。
从“行动”变为“习惯”,从“流入”到“融入”,美德信用积分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村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在沂水县的各个乡村,从环境卫生整治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从产业发展到基层治理,处处都能看到村民们积极参与的身影。美德信用建设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点燃了村民自治共治的热情,引领村民共同描绘乡村文明新画卷。